唱片裡照樣附了完整的中文解說:
圓標:
戳記:
第1面 (2YEA 4919-3)
第2面 (2YEA 4920-5)
從戳記來看是英國提供的母版沒錯!
後來出國唸書後才知道這張唱片原來是著名發燒音響雜誌TAS上的天碟榜單上榜片! 當然二話不說衝去店裡買了一張原版(澳洲版)的:
EMI OASD 3002 (澳洲版)
澳版的彩票狗圓標:
戳記:
第1面 (Q2EA 4919-1)
第2面 (Q2EA 4920-1)
MADE IN AUSTRALIA
根據戳記來看澳洲版也是用英國master的母版來壓製,但英國版的matrix是"Q2EA",這應該代表了這是四聲道的版本;而四海版的matrix"2YEA"應該表示了這是雙聲道版...
記得四聲道剛開始的年代EMI是有分別出版兩聲道和四聲道版的,而從封套上的編號和標記也可以看出端倪:
這是這張行星組曲的編號
這是另外一張四海版的EMI(這張ASD 3647之後會再介紹),可以看到stereo/quadraphonic的註記,而且序號末尾會加上一個"Q"
此外四聲道版應該會有這個SQ的標制,澳洲版封面的左下角也有這個標制(英國四聲道版也有)
由此看來四海發行的行星組曲是兩聲道版,這在先天上就和我手上這張澳洲版不同。
仔細清洗過之後就先放四海版的來聽聽看,說實在四海版的音效雖然很不錯,但還是和我印象中的澳洲版音效差了一些(其實這張澳洲版我平日三不五時就會放來聽)。接著播放澳洲版,然後再挑了幾個段落交叉比對,果然和我想像的差不多: 澳洲版在細節上大勝四海版,澳版的高頻透亮又帶有迷人的共鳴,低頻延伸非常自然尾勁十足;兩個版本的動態差不多,四海版的場面比澳洲版的要開闊,但也有些鬆散。這些都可能是因不同master造成的差異,四聲道版的master應該比兩聲道的要優異。
我還特別放了CD版來比較,CD版的細節比四海版豐富但不如澳洲版;而CD的動態對比是三個版本裡最差的,低頻的表現也不如這兩個黑膠版。整體而言澳洲版在任何一方面都勝過四海版和CD版,而四海版除了細節表現不如CD之外其它各項都比CD好。
這張行星組曲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細節和解析力,澳洲版把這個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就算是最小聲的弦樂或是音場最遠處的微弱小鼓聲都是質感十足;而在總奏極大聲的片段亦能聽到各部的細節,樂器一件件在眼前森然羅列豪不含糊。我多年前在國家音樂廳聽過一次NSO的現場演出,當時真是餘音繞樑回味多日,而我覺得這張唱片的錄音能夠隱約讓我有置身現場的錯覺,這在聆聽大編制管弦樂團的錄音時是非常難得的經驗,錄音師Christopher Parker真是太強了。
這裡我必需指出澳洲版EMI我聽過的張張精采,雖然我沒有英國首版的郵票狗ASD 3002,但我手邊也有好些其它曲目英國首版的郵票狗,也包含一些TAS榜單上的名片,而我聽過最好的音效也就是和澳洲版的一樣罷了。因此我大膽認為澳洲版的音質和英國版是相同的(就像我認為英版Decca和英版London音效是相同的),英版郵票狗的ASD 3002不會比澳洲版的OASD 3002更好,頂多就是一樣好。或許後來的半速刻片和重刻片音效有可能更好,但那將會讓我十分吃驚!
話說回來,如果不拿澳洲版來比較的話這個四海版的行星組曲效果還是很驚人的,我只能說澳洲版實在太優秀了(或許因為是四聲道版),是我手邊音效最好的唱片之一;四海版的壓片和用料都不輸澳洲版(四海版比澳洲版要厚重),雖然音效略遜一籌但還是勝過CD版,水準絕不容小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